- · 《广州化工》栏目设置[08/03]
- · 《广州化工》数据库收录[08/03]
- · 《广州化工》投稿方式[08/03]
- · 《广州化工》征稿要求[08/03]
- · 《广州化工》刊物宗旨[08/03]
探究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方法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磷是化工生产以及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被广泛应用的阻燃剂、增塑剂和抗氧剂中都含有亚磷酸酯、磷酸酯、卤代磷酸酯等成分,其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自
磷是化工生产以及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被广泛应用的阻燃剂、增塑剂和抗氧剂中都含有亚磷酸酯、磷酸酯、卤代磷酸酯等成分,其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化工企业中,有机磷化工企业占比达到40%以上,而部分企业的废水治理体系不完善,使得大量高浓度、高毒性的有机磷废水被排放到大自然中,在威胁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的同时也会危及人类自身安全[1]。因此,为有效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环境,需要加大力度探讨有机磷化工废水的治理方法,以在满足化工生产和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有机磷化工废水的危害
有机磷化工废水在整个化工废水中的排放量占比较大,而化工企业产生的含磷废水达不到有关标准便直接排入水体,会严重影响周边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出现鱼虾等水体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从而导致水体恶臭,污染自然环境。在雨水的作用下,有机磷化工废水会渗透到土壤中,经过自然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导致毒性较大的有机磷化合物渗透到人类饮用水中,从而污染饮用水源,产生饮水质量安全问题,轻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重者会直接危及生命,并且也不利于实现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有机磷化工废水的治理方法
(一)光催化技术
有机磷化工废水的浓度较高,在废水产生以及排放前期便会直接使用次氯化钠氧化法、试剂法等传统治理手段来对其进行初步处理,但化工企业的生产目的是获得利润,传统治理技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废水中有机磷浓度,但经济成本较高,无法对有机磷化工废水直接进行达标处理。为有效改善有机磷化工废水中有害元素的含量,进一步降低有机磷化工废水的处理成本,人们在不断优化和创新化工废水的治理方法,其中光催化技术因其设备维护简单、氧化性较高,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无二次污染问题出现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有机磷化工废水的成分含量复杂,在治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废水的实际成分含量,优先考虑氧化技术、生物处理降解技术、光催化技术和均相沉淀技术等在内的综合废水处理技术,以更好地处理有机磷废水,实现治理效果最优化。
(二)膜分离处理技术
膜处理技术是依据高压反渗透原理发展而来,主要以膜两侧的压力为推动力,利用膜的渗透性,将废水中的大分子物质、特定的分子、离子等过滤出来,其具有设备购买成本较低、占地面积小、零部件维修简单、废水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在使用膜分离处理技术时废水先经高压离心泵加压,然后通过预处理过滤器,利用高压反渗透膜完成废水中浓水与产水的分离,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有效控制化工废水的流量以及系统的压力,才能保证治理效果的显著,极大减少产水中有机磷的含量,并且可以在实现有机磷化工废水处理的同时,回收有机磷,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2]。为使有机磷化工废水达到国家有关的排放标准,在利用膜分离处理技术的同时可有效结合化学氧化环节。据有关实验显示,当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过程达到最优条件时,其所需氧化剂含量较低,能够有效节约企业成本。
(三)臭氧氧化技术
臭氧自身属于强氧化剂,臭氧氧化技术主要被用在废水的净化和消毒处理过程中。在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过程中利用臭氧氧化技术的同时有效结合其他技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之后释放出氧自由基,能够有效降解有机磷化工废水,从而达到良好的废水治理效果。臭氧氧化技术的反应迅速、流程简单,但是臭氧生成装置比较复杂,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化工企业投入大量的经济成本,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因此,在目前化工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臭氧氧化技术只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不适合大面积进行推广使用。
(四)SBR 生化处理技术
SBR 生化处理技术是指有机磷化工废水经过生物酶作用降解其中的微生物,然后将有机磷分解转化为无毒的离子或者转化吸收为微生物的一部分,再经过排泥处理之后达到有机磷化工废水的治理目的。SBR 生化系统的每一个周期都可以重复出现好氧和厌氧过程,从而保证各类微生物共存在一个共生环境中,并且固定的活性污泥量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可以实现静止沉淀,能够有效避免活性污泥膨胀的情况,其不仅有利于后期深度处理工作的开展,并且该工艺技术的经济运行成本相比其他同类处理装置而言较低,因此其很适合有机磷化工废水处理[3]。
文章来源:《广州化工》 网址: http://www.gzhgzz.cn/qikandaodu/2021/0728/1693.html
上一篇:一九九一年广州化工产品出口情况
下一篇:化工安全及评价方法现状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