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文学意象对城市形象的多元化建构以广州为例

来源:广州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1世纪已进入第三个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形象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它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名片,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城市形象的塑造主要来源于两

21世纪已进入第三个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形象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它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名片,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城市形象的塑造主要来源于两大维度,一是来源于城市实体,即城市中所客观存在的建筑景观、公共设施、民风民俗等客观存在物;二是来源于人们主观意识提炼后所保存在人脑海中想象的“城市印象”。因此,文学在参与城市形象建构中主要是通过第二种途径,即依靠人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并主观臆想来建构想象中的“城市”。以广州为例,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与广州密切相关的意象,如白云山、沙面、木棉花等。这些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对于广州的城市形象建构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以广州为例,探索文学意象在城市形象建构中的应用,这是本文旨在思考的问题。

一、文学作品中的木棉花形象

木棉是岭南著名观赏性乔木,为广州的市花。木棉因其形态特征以及强烈的地域性,成为岭南文化创作中的重要意象,相关文学作品形式,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类题材。同时,这类作品数量庞大,仅古诗就有69 首。可见,木棉花从古至今都是岭南文学中的重要意象。那么,这些木棉花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呢?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英雄的形象,代表着革命坚韧的精神。木棉首次作为英雄出场是在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的《木棉花歌》中。诗人眼中的木棉为“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在形态上,木棉呈现出顽强、磊落的人格魅力。这实际上是诗人作为清初遗民,对抗清志士的比拟。作者以木棉托志表达了愿像抗清志士那样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1]从此,木棉开始作为英雄的象征出现在各类文学创作中,如诗歌 “似火红花英杰血,若霞片片耀长空”[2]、散文 “如果要用‘伟丈夫’、‘英雄’、‘气宇轩昂’、‘气势不凡’一类的词形容一棵树,这棵树一定就是木棉”[3]、小说《木棉花开满天红》的结尾写道 “五瓣的红棉花,顷刻间幻化成了一颗颗五角红星,那是父母亲和自己头上戴过的红五星,那是自己永远珍藏于心底的红五星”[4]。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作者都不约而同地由木棉的外形特征中所渗透出的昂扬意志联想到了伟岸的英雄形象。

其次是生机盎然的形象,代表着奋发向上的精神。木棉鲜红满目、枝干粗壮且先开花后长叶的外貌特征呈现出独特的阳刚之美,让人易于联想到奋发向上的精神。诗歌是各类体裁中木棉作为独立坚韧精神的寄托出现频繁最高的体裁,如诗句 “参天浩气压千丛,无限生机直干中”[5]、“丽日繁花红胜火,玉盘国色各争妍”[6]。诗人纷纷抓住木棉的外形特征,尤其是火红的颜色特点以表达对盎然生命力的赞扬。在散文《孤意与深情》中,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木棉比拟为一个在逆境中勇于抗争、执着奋斗的人。虽然外形干瘪却努力向上挣扎并最终呈现出夺目的美丽,赞扬了木棉所象征的奋斗精神。[7]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木棉所蕴含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最后是广州的木棉,是广州独特的地域标志。木棉是一种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的落叶大乔木,岭南地区是国内木棉的主要产区。同时,岭南地区的人们由于喜爱木棉而广泛种植木棉,这使得木棉树成为岭南地区重要的地域标识。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常常直接用木棉代指岭南。例如长篇小说《木棉花开——七年广东打工实录》中,木棉并没有参与小说的发展,而仅是出现在题目中用以点明事件发生在岭南地区,并用木棉花开这一美景暗示自己在广东七年打工的状态。[8]又如《木棉树下我的家》 是一篇地域性突出的小说,主要以广州地铁一号线沿线拆迁开发为线索,描写了居住在沿线的原生居民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并由此反映了勤劳亲善、聪明勇敢的广州人的心路历程。文中木棉同样是作为故事发生地的重要标识,贯穿全文突出了作品的地域性。

二、文学作品中的白云山

白云山被誉为 “羊城第一秀”,因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又有广州市“市肺” 的美誉。同时,白云山还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黄婆洞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遗址。秦末高士郑安期、晋代人葛洪都曾在此留下足迹。作为南岳名山,白云山在吸引众多游客的同时,也活跃于文学作品之中且内涵不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文章来源:《广州化工》 网址: http://www.gzhgzz.cn/qikandaodu/2021/0306/694.html



上一篇:丁玲走后的日子关于陈明的片段回忆下
下一篇:诗与评玫瑰的再版点评

广州化工投稿 | 广州化工编辑部| 广州化工版面费 | 广州化工论文发表 | 广州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州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