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广州: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来源:广州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广州通过建立鼓励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体系,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发展重大平台等途径,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

广州通过建立鼓励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体系,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发展重大平台等途径,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广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报告也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广州发展的命脉,是决定广州能否在新时代继续走在前列的关键要素。要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出台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加精准的人才政策。

去年,广州首次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体系并且位列37名。其中,“人力资源”指标排名全球第23位,贡献率最大。近年来,广州通过建立鼓励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体系,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发展重大平台等途径,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小康》记者从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广州市人社局”)获悉广州市人才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底,广州地区大专以上人才资源总量达351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总量达167.5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8.4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253万人,高技能人才78万人;在穗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广州地区全职院士3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28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95人,广州市经认定的杰出专家51人,优秀专家199人,青年后备人才49人。

集聚领军人才需“政策组合拳”

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因此,在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尤为重要。广州在打造人才高地的过程中,实施了哪些政策?

为加快充分发挥产业领军人才在集聚中高端产业、实现经济中高速发展上的引领作用,广州市委、市政府在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提出了20项任务举措,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在广州重点产业领域内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含团队成员),每年支持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00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为此,广州市财政5年共投入约35亿元支持人才政策的落实。

广州还制定出台了《广州市鼓励海外人才来穗创业“红棉计划”实施意见》、《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引进培养海内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记者从广州市人社局了解到,广州贯彻实施《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等“1+4”人才政策体系,通过人才发展重点项目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这包括了大力实施创新领军人才资助专项。据悉,2016年以来,广州市人社局负责的创新领军人才项目共选拔出两批次共计40名创新领军人才。目前2016年度创新领军人才已经完成首期经费资助,2017年的创新领军人才也完成项目评审工作。

广州全面实施对产业高端、紧缺急需人才的资助奖励。广州市人社局负责的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项目,2016年2992人、2017年2999人入选产业高端和急缺急需人才。目前2016年度补贴已发放到位,2017年度评审工作已完成。

另外,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出国(境)深造。广州市人社局负责的博士后国际培养项目,两年共有68人入选并完成公示,市财政对入选的博士后资助每人不超过10万元。建立人才绿卡制度,截至2017年底,共发放广州市人才绿卡3300张。

广州正在打造博士后发展平台,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

搭建平台: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亚马逊IT工程师年薪达到13万美元,而在中国只有一半,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决定要回来。”在不久前结束的2017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19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以下简称“海交会”)上,已经在亚马逊工作几年,负责软件开发的胡迪聪说,国内创新的环境跟国外发达地区已相差无几。

被誉为“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第一品牌”的海交会,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强的人才项目交流平台。“海交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如今不仅可以吸引中国籍的留学生回到中国,还能吸引外国籍人才来此发展。”2006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克雷格·梅洛教授表示。

记者从广州市人社局获悉,广州努力打造“海交会”平台,集聚海外创新创业人才。2017海交会于2017年12月20-21日在广州成功举行。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有378个代表团,携2000多个项目、上万个岗位需求到场。大会累计参展参会近人次,整体规模超过往届。大会通过六大板块活动,共吸引3500多名海外人才参会,有意向回国创业发展的近70%,带来科技发展项目2000余项,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文章来源:《广州化工》 网址: http://www.gzhgzz.cn/qikandaodu/2020/1120/515.html



上一篇:社区邻里中心规划的经验启示及广州本土化路径
下一篇:广州新移民群体的构成、问题及其对策

广州化工投稿 | 广州化工编辑部| 广州化工版面费 | 广州化工论文发表 | 广州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州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