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广州城市粤剧音乐活动研究(1929—1936)

来源:广州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 言 1929—1936年间,在全国性军阀混战的社会大背景下,广东省出现了“偏安一隅”的“稳定”局势,这一时期被称为“陈济棠主粤时期”。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在相对“稳定”

引 言

1929—1936年间,在全国性军阀混战的社会大背景下,广东省出现了“偏安一隅”的“稳定”局势,这一时期被称为“陈济棠主粤时期”。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大背景下,无论是市政建设、工商业发展状况、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都呈现出一派大好的发展态势。这一时期,如海珠桥(广州的第一座跨江大桥)、中山纪念堂、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今广州孙中山文献馆)、市府合署大楼(今广州市政府)、中山大学新校舍、广州东山洋楼建筑群等市政工程项目得以兴建、落成。工商业得到发展,广州市工业建设计划中的重点,先后建立了一批省营企业,形成了西村工业区、河南纺织工业区和南石头工业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永汉路商业区”“长堤大马路商业区”等。这一时期,拥有“东山文教区”“西关文教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教育区域。1933年,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成立。中山大学在1927—1937年这10年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基督教堂和教会所举办的各类学校遍布广东,并开设了音乐等课程。1898年,广州第一所私立学堂——时敏学堂[注]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时敏学堂,清末由邓家让、邓家仁兄弟等创办。建立,开设音乐、体操等课程。20世纪30年代,与教会有紧密联系的教会学校[注]在广州当时还存在其他教会学校,如培正中学(今广州市培正中学)、培道女中(今广州市第七中学)、圣心中学(今广州市第三中学)等。开设音乐课,在校内外开展音乐活动,推动普通音乐教育。

20世纪30年代,广州城市社会音乐活动丰富,音乐家或民间音乐人士通过组建音乐社团的方式,赴广州城区(如广州中央公园广播电台)进行演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社会音乐教育的渠道,也提升了音乐对广州市民生活的影响力。在海珠大戏院等戏院上演的粤剧、粤曲表演(亦有京剧表演),以及在大新公司、先施公司天台上演的粤剧、京剧表演,在丰富广州市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音乐普及的作用。

粤剧作为一种广东地方戏曲剧种,经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木鱼歌、龙舟歌、南音、粤讴等渐融入粤剧、粤曲中;广东音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曲牌基础上逐渐形成。三者至陈济棠主粤时期迎来了各自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广州民国日报》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州地区最有影响的一份日报,[注]1923年6月创刊,1936年12月31日停刊。集中地记录了这一时段的中外、市政新闻,文艺状态等内容。[注]广州市情网:《广州民国日报创刊》,

从严格的统计学角度看,抽样推断方法是按随机的原则从全部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数据(单位)进行分析,并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在实际分析的基础上,对全部对象(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借以达到对总体进行认识的一种方法[注]霍俊江:《计量史学研究入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53页。。民国十八年(1929),官方颁布新定的《学校学年学期及休假日期规程》中采用二学期制,8月1日至 1月31日为第一学期;2月1日至 7月31日为第二学期。民国二十年(1931),官方又颁布了《修正学校学年学期及休假日规程》,学期设置未变,对暑假统一了日期。专科以上学校的暑期时间:6月23日至8月24日(70天为限);中等学校6月30日至8月24日(56天为限);小学7月5日至8月21日(50天为限)。[注]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为何大学大多在9月1日开学?一查档案,原来是这么回事》,

一、广州城市粤剧音乐活动

本文对广州城市粤剧音乐活动从演员、演出戏班(剧团)、上演剧目、演出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

(一)演员

粤剧名角充当戏班(剧团)的“台柱”、主要成员,在特定时期的这场“粤剧人才集结活动”中推动着广州城市粤剧音乐活动的发展。

1.薛觉先与李翠芳等人组成“觉先声班”,亦有薛觉先、谢醒侬、叶弗弱、嫦娥英、新周瑜林、薛觉明、黄鹤声、胡小宝、阮文升、谭珊珊等组合成的“觉先声班”。马师曾作为“大罗天班”的台柱。粤剧名角廖侠怀、曾三多、桂名扬、李翠芳、李自由、陈锦棠、黄千岁、王振声、王中王、袁士骧、朱聘兰等组成“日月星班”。随之,廖侠怀,陈锦棠,李翠芳,曾三多,黄超武,王中玉,袁士骧,陈醒侬,朱聘兰,陈燕棠组成新的“日月星班”。千里驹,靓少凤,廖侠怀,李艳秋,靓新华等人组成“少凤剧团”。

文章来源:《广州化工》 网址: http://www.gzhgzz.cn/qikandaodu/2020/0819/372.html



上一篇:试论清代至民国期间广州的象牙雕刻
下一篇: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的比较研究——以广

广州化工投稿 | 广州化工编辑部| 广州化工版面费 | 广州化工论文发表 | 广州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州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